手机版 丰华网络
春风拂过清新区禾云镇的田野,新栽的树苗在暖阳下舒展枝叶,这片土地正经历着一场由“党建红”引领的“生态绿”变革。今年以来,禾云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为牵引,锚定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目标,创新构建“全体总动员、全层级覆盖、全年龄参与”的乡村绿化工作体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绿化,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全民共建的绿色发展之路。
禾云镇党群携手,共建绿美乡村。
全体总动员:党建领航,凝聚“红色动能”
机制牵引,压实责任链条。为激活全民植绿热情,禾云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起“党委牵头、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格局。通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乡村绿化工作专班,专班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绿化需求,绘制“绿线图”,明确禾云镇各村(社区)乡村绿化点位布局。同时,将乡村绿化纳入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必修内容,定期下发“党务指引单”,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多维宣传,激活参与动能。今春以来,禾云镇共印发乡村绿化宣传单6000余份、张贴海报300多张,利用“乡村大喇叭”、电子屏滚动播放倡议书;组织座谈会、户代表会37场,经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宣传浸润,挨家挨户讲解,打破“政府干、群众看”的困局,营造了“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浓厚氛围。
全层级覆盖:纵横联动,织密“绿色网络”
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参与乡村绿化活动。贺欢 摄
从镇级机关到村民小组,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禾云镇以“镇—村—组”三级联动体系,推动乡村绿化向纵深延伸。
镇村协同夯实基层基础。镇工作专班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包抓制”,整合镇农办、农林水服务中心等力量,组建技术指导组,开展现场培训5场。推行“一村一规划”,将绿化任务分解至32个行政村和1个涉农社区,南社村以“黄皮经济林”激活绿色经济,北社村结合“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打造河堤生态公园,形成差异化推进路径。
结合实际推动村民小组长发挥作用。借鉴“门前三包”经验,禾云镇构建“党建+网格+绿化”模式,将管护责任细化至372个网格,引导村民小组长积极参与树木种植和管护当中,重点挖掘村民小组长在乡村绿化工作中的先进事迹,落实“种、管、护”一体化责任。
全年龄参与:代际传承,播种“希望种子”
在禾云镇的植树地图上,“鹤年常青林”“亲子林”“青年林”等主题林星罗棋布,老中青少四代人接力书写绿色传奇。
银发生辉种下“常青林”。在云街军田村,50棵香樟和紫荆迎风挺立,禾云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云街村一起种下了这片“鹤年常青林”。老干部江桂梅说道:“这是我第一次以离退休干部身份回禾云参加植树活动,大家一起齐动手植树,造福子孙后代,今后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多办实事、做好事。”
亲子携手领种“亲子林”。在禾云镇北社村委会海田村,禾云小学12个家庭一同种植了100棵黄花风铃,建立了一片“亲子林”。禾云镇妇联代表介绍道:“孩子挂上认养牌那一刻,环保意识就扎根了,通过‘种植-养护-记录’全过程体验,将生态理念融入家庭教育。”
青春力量点亮“青年林”。禾云镇积极响应团省委“绿美广东,青年先行”的号召,确定在北社村委会上车村小公园山坡旁种植青年林,通过团省委和省林业局“绿美青年”平台向各高校发出共同种植邀约。最终120个认种名额被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青年学子全部点亮。该青年林成为团禾云镇委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种植的第二片绿美青年林。
截至目前,禾云镇已种植苗木29587株,计划种植苗木数完成率89.5%,引导发动党员群众5914人参与,募集捐款6.57万元,建设各类主题林17个。数字背后,是党建统领下多元共治机制的生动实践,更是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时代回响。
撰文:贺欢 通讯员 禾云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