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蠡墅古镇的楝花与伯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8:04:00    

多云午后,阳光不烈,微风不燥,避开游人,独自前往蠡墅古镇。


关于蠡墅地名的起源众说纷纭。沿用最多的版本就是范蠡在此建屋居住,后又于此携西施泛舟五湖。范蠡的遗迹早已难以追寻,古镇也随时代变迁走向没落。港口和船只了无踪影,熙攘街头成了寂静古巷,斑驳的石板路或碎石路引领着寥寥路人走向深处,墙头门檐依稀诉说逝去的故事。


不大的区域内,有遍地老屋,被挂牌为历史建筑的有“三德堂”和王仲舒“蠡溪草堂”旧址。不大的区域内,有多顶小桥,能称得上古桥梁的有:南北横跨蠡墅港的蠡墅桥、须茂桥,和沟通栈郎浜东西的太平桥、永兴桥,均有文字记载重修于清中晚期。蠡墅港与栈郎浜这两条河道则呈十字分布。


蠡墅老街。苏报融媒记者 杨海石/摄


同古桥老街旧宅的沧桑不同,沿河而生的香樟、楝树正值花期,高高大大,郁郁葱葱,香气扑鼻,行走在绿荫下,踯躅于清新爽朗的气息中,耳边还有声声轻快的鸟鸣。


在蠡墅看到香樟不稀奇,毕竟是市树,能见到那么多楝树却很难得。若论粗壮,非蠡墅桥左近那株为最,花枝最远端直接覆盖到对岸屋顶上。楝花个头较小,如丁香花大小,单看不怎么起眼,颜色也类似丁香花,有点粉,有点蓝,还有点紫,随着花开时日的长短而渐变着。楝花最佳观赏期就在春末,它的盛开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季将至。宋诗中写道“开到荼蘼花事了”,其实荼蘼之后还跟着一个紫雾氤氲般的楝花呢。


楝树是一种对环境要求不高的乡土树,易栽速生。那为什么楝树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呢?我揣摩着大概原因,楝果有毒,要避免误食,木质较轻脆,经不起大风,容易断枝,存在安全隐患,高枝茂叶影响城市住宅的采光,此外苦楝谐音“可怜”,也被人忌讳。见到楝树,要有一股且看且珍惜的紧迫感。


春天赏叶赏花,到了秋冬,楝叶落光,则呈现一种点线结合的惊人之美。那些秀美的枝丫在空中划出疏密有致的线条,枝头上垂着一颗颗黄果子,就是线条顶端的顿笔,映衬着高远的蓝天,别样的艺术美感油然而生。在我看来,楝树此时同另一种乡土树乌桕排名不分伯仲,但楝花比绿串串的乌桕花要姣美梦幻多了。


我蹲下身,掏出手机,以石狮子为前景,楝花为背景,把这美景拍下来。今年街上流行汉服配泉州的非遗簪花围,在我这,楝花好似给石狮子簪上了一圈花。回家后,我把“簪花”在内的十来张感觉不错的老街照片发到了“小红书”上。很快就有人留言:“拍到我啦!”


有张图片中不小心带到了人像,为了不破坏原貌,我没有把小小的人影裁掉,反正不是正面肖像照,片中人正托着单反相机在拍楝花。于是,我点进了她的账号,去看她发布的图,还互加了好友,感慨一下苏州圈子挺小的。图中有只漂亮的棕背伯劳站在高耸的枝干上,我当时听到的鸟鸣声说不定就出自它的歌喉。


伯劳鸟自古毁誉参半,性情凶猛,捕猎技巧高超,虫鼠鱼蛙蛇都在它的食谱上,自身叫声凄厉,却又会模仿其他鸟类发声进行诱捕,常将猎物挂在树枝上曝尸,故有“屠夫鸟”之名。然其体态优美,独立枝头,给人一种凌风傲雪的自信形象,早就被收录进《诗经》中歌唱过。其实美名也好,恶名也罢,都是生物习性,雀形目鸟类,非鹰隼般的猛禽,脚爪太弱,无法抓踩住大型猎物进行撕扯,只能穿串,人家明明是会利用工具的聪明鸟。城市中很少能见到楝花与伯劳,在蠡墅见到了,也是件幸事!


(原载于《苏州日报》2024年05月24日 A08版)


作者:陈静

编辑:肖明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