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奇迹之城”书写金融答卷 答“时代之问”勇立创新潮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08:09:00    

近5年来,中国平安总资产从9万亿元跃上13万亿元大关。中国平安供图

中国平安积极服务“双区”建设。

深中通道。石磊 摄

少有一座城市像深圳这样,仅用45年,就从GDP不足3亿元的边陲小镇,到GDP超过3.6万亿元的亚洲前六国际化大都市;从3万人口、两三条街道,到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400万;从科技荒漠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

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如今的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奇迹之城,大城大企要有大作为。从“国之大者”金融支柱与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观察坐标聚合点上,中国平安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它在蛇口开山炮中诞生,从13名员工起步到成长为与汇丰、花旗等百年老店比肩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以37年光阴疾行长路。

近5年来,中国平安总资产从9万亿元跃上13万亿元大关;从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向“综合金融+医疗养老”进发,超65.5万名员工、2.1万名科研人员,以超5.5万项专利科技赋能,为约2.45亿客户提供优质金融、医养服务,为强国梦想、“深圳奇迹”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中一张闪亮的金融名片。

从蛇口“闯”出的中国金融名片

俯瞰粤港澳大湾区,浩瀚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一桥飞架,联通100多公里的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在这项世界上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中,平安产险承担了9个标段的建筑工程一切险及第三者责任险,提供达80亿元的坚实风险保障。

平安护航“超级工程”,是深圳金融业服务大湾区建设的缩影。45年来,深圳金融业从仅有几家银行,发展到包括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创投等体系健全、交易活跃的全球金融中心。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平安,从蛇口13名员工、400平方米办公室、注册资本4200万元的公司起步,到有超65万名员工,约2.45亿个人客户。今天平均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平安客户。作为深圳首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国平安19年连续登榜,从榜单第462位升至如今第47位。

深圳为何能走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穿越历史,在这些关键时刻,作为第一家引进国际资本、第一家引进国际会计制度、第一家采用国际精算体系、第一家聘请国际战略咨询机构的平安“闯”出新天地:

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1979年夏天,随着蛇口开山炮声炸响,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破土动工。深圳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创业创新氛围甚为浓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苦干务实的蛇口精神激励着一批敢想敢闯的年轻人。20世纪80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只有一家保险企业,服务单一。时任蛇口工业区社保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意识到单一主体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呼吁“百年招商当重操旧业”,提出创立新型股份制保险公司的设想。在蛇口工业区创始人、时任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袁庚的支持下,马明哲为平安保险的筹备而四处奔波,最终在1988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正式创办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发扬蛇口精神,中国平安“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成立之初,社会对“保险”鲜少认识,包括马明哲在内的13名员工,白天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推销,晚上回公司打保单,夜里就睡办公室地板上。很多人不理解也不接受保险模式,但平安人知道,他们“推销的不仅仅是一个保险,更是一份对亲人的关爱和责任,一份对未来的保障和承诺。”凭借政策支持,并不断创新优化产品服务,平安逐渐从蛇口打开局面,走出深圳迈向全国。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平安始终在创业。自1995年起提出综合性发展要求,平安逐步集齐保险、证券、信托、投资、银行等全金融牌照,建立起“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模式,为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如今寿险、产险、银行、资管规模均位居行业前列,把“综合金融”这一曾被华尔街称为“伪命题”的模式变成了“真命题”。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2004年,中国平安登陆港交所,成为当年亚洲最大IPO,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迈向国际化。上市前后,平安积极和国际化治理规则接轨,成为中国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按国际标准进行审计的公司,推动中国保险业精算、核保等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及潜力巨大,对于高质量养老服务的意愿强烈,而医疗养老供给侧却面临配套服务不足、医疗资源不均衡、养老护理人员缺乏等挑战。平安先行先试,于2023年提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高品质康养社区,服务角色也转变成“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引领行业从“纯金融服务”向“产品+服务”转型。

近年来,中国进入科技创新爆发期,不断改变世界科技创新格局。早在2013年,马明哲就提出“科技引领金融”,大力发展自研技术。“金融公司为何要下大功夫做科技?”面对外界的疑惑,平安通过加大AI、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并应用于业务各环节,大幅提高服务质效,如今AI坐席服务量高达4.5亿次,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通过科技重构传统金融业务价值。在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2019年至2024年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全球专利人TOP10榜单中,平安双双位列榜首。

勇于突破自身局限,善于开辟新战场、闯进无人区,是平安的鲜明特质,也恰是深圳精神的体现:始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一家企业的“闯”带动全国行业之“进”,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服务国家战略 坚守金融为民

2024年9月,平安创始人、董事长马明哲从深圳出发,驱车100公里,一天之内前往广东中山、新会、恩平三地进行了9小时的实地调研,寻找综合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就在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马明哲入选40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新时代经济特区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今年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特区共成长,平安聚焦国家战略、深圳使命,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支持实体,服务开放。护航大国工程,从为深中通道提供80亿元保障,到联合招商局集团创新“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国之重器、能源安全、大国基建的保驾护航中,都有平安身影。截至2024年,平安集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近10.14万亿元。

全力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平安银行为超3万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超1万亿风险保障,在深圳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18亿元。聚焦深圳“20+8”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截至去年,平安银行在深圳信贷支持规模超3200亿元,2024年度支持深圳企业发行债券规模超650亿元,出资94.5亿元设立深圳大基金。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平安险资作为“耐心资本”,以金融创新激活大湾区科技创新引擎。平安人寿携手深圳市政府创新设立100亿元基金,这是深圳首创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桥梁,主动引入险资长线资金“现身”一级市场。

——拥抱医疗,守护养老。“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8月的早上,90岁的深圳市民陈阿姨在家中接受上门康复护理,在平安医养体系里,这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有上百项,其女儿郑女士坦言:“养老管家关心母亲有时比我还细心。”

服务健康中国,平安打造医疗养老生态圈,合作内外部医生团队达5万名、医院3.7万家、健康管理机构10.5万家、药店23.9万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数据库之一,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超5000种。截至目前,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深圳等75个城市,超19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提供专业照护、安全应急、学习旅居等上百项服务;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在深圳等5个城市布局,让“老幼颐养”照进现实。

——急难救援,风险减量。从“赔”到“陪”,平安通过不断打造新的创新服务名片,实现保险服务的突破。今年8月,新疆乌孙古道突发山洪,平安在27小时内出动7架次直升机,将32名被困徒步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平安打造全球急难救援服务,最快15分钟内启动“海陆空”联动救援方案,构建黄金72小时海陆空立体式救援网络,全球专线20秒内响应,引领保险业从“被动赔付”走向“主动守护”。

不久前,深圳超3000家餐饮企业新安装燃气传感器和电磁阀设备,实现了实时监测并干预燃气泄漏风险。面对每一次灾害、每一个隐患,平安总是将风险减量与高效理赔的承诺书写在一线,仅今年上半年,平安“鹰眼”系统就在全国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提供现场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同时部署了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5000家企业安全生产护航。

——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深圳始终以“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特区担当,服务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诞生于此的平安,始终饮水思源,心怀感恩,推动“村业、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通过“三村工程”提供乡村产业帮扶资金156.53亿元。在深圳对口帮扶地区,平安通过产业帮扶拉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近百万元,助力粤桂协作,参与消费帮扶超3000万元。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平安调研遍布全省21个地市、41个乡镇、50个村,服务项目超450个,直接投入资金超6000万元,消费帮扶超4000万元。在西藏,平安为23万头牦牛打上带二维码的耳标,提供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为当地牧民提供保险保障和快速理赔服务。不久前,深圳45株古树名木获赠一份特殊的特区生日礼物——平安产险提供的“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保障”。通过“平安古树守护行动”,全国2万余棵古树名木已获得超3亿元保险保障,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滴水珠,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马明哲曾说。从锚定金融强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到服务制造强国,聚力科技强国,再到助力农业强国,擘画美丽中国,发力数字中国……平安积极发挥企业力量,将金融服务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金融温度陪伴每一个群体。

从深圳奇迹到竞逐全球创新浪潮

大潮奔涌向前,时代生生不息。4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应运而生,45年后,经济特区与在此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必须有新的更大作为。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母营运利润379.07亿元,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34.9%,集团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个人客户数约2.45亿。目前,平安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列第29位,在中国保险企业中排名第1;美国《财富》“世界500强”第47位;连续9年蝉联品牌评级机构“Brand Finance”《全球保险品牌价值100强》榜单第1位;MSCI ESG最新评级AA级,连续3年位列“综合保险及经纪”亚太区第1,以综合金融实力和不断增强的品牌影响力,在全球金融业发展历程中,擦亮一张闪亮的中国金融企业名片。

创新是第一动力,竞逐全球创新浪潮,必须乘势而上,勇立潮头。企业定位何处?马明哲曾说:“非为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是我们作为中国时代企业要回应世界的时代命题。”在全球创新舞台上,国际投行曾用西部片《七侠荡寇志》评论美股广为人知的七家公司,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特斯拉、英伟达。在AI驱动产业深层次变革的当下,以华为、比亚迪、腾讯和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市值万亿以上的科技巨头,以深圳创新“四姐妹”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出圈”,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要成为深圳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生态中的重要牵引力量,力争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目前平安拥有超3000名科学家、超2.1万名科研人员,超5.5万项专利,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四十五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从“敢闯敢试”到“先行示范”,从“改革开放窗口”到迈向“全球标杆城市”,以平安为代表的金融企业诞生于深圳奇迹,融入于深圳奇迹,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撰文:戴晓晓 编辑统筹:羊建溶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