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全州现有电解铝产能248万吨,铝合金制品产能55万吨,已形成以泸西为主,建水、个旧为辅的绿色铝产业布局。2024年,全州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20%……红河州绿色铝产业已按下“快进键”,跑出发展“加速度”。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近年来,红河州在“双碳”战略引领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清洁能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产业转移战略布局,紧抓全国电解铝“北铝南移、东铝西移”发展机遇,全力推进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云南样板,努力实现国内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目标。
作为全省首家批复总体规划修编实施的开发区和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园区之一,红河州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举全州之力,推动项目建设跑出“红河速度”,顺利实现项目按时投产,为中国铝工业低碳转型贡献了红河智慧。
敢啃硬骨头的坚韧担当
项目建设跑出“红河速度”
2021年12月15日,山东魏桥创业有限公司与红河州、泸西县人民政府落笔签约,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就此拉开了建设的大幕。这片占地8377.04亩,承载着“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理念的热土,以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为核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可直接吸纳就业1.2万人。
项目签约之初,红河州便将产业园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州委书记、州长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从州县两级抽调的170余名优秀干部火速进驻项目一线,组建起项目立项、土地报批等23个工作专班,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的服务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攻坚破难中,一个个惊人数字见证着“红河魄力”:26天完成产能置换,2个月拿下林地报批,40天高效完成8300余亩土地的丈量确认,项目批次用地9个月获批复。作为云南省第一个按自然资源部报件新要求报国家审批的工业项目,也是自然资源部按新要求报国务院获批的第一个工业项目,其创造的单次报批面积最大、审批时间最短的纪录,背后是全州上下拧成一股绳,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的坚韧与担当。
建设现场,“红河速度”更是令人震撼。430余台挖机、1400余辆渣土车、180余台强夯机与2200余名作业人员以“三班倒”“白加黑”“5+2”连轴奋战,场平日均挖填方40万立方米、峰值超100万立方米,300余天即完成场平。如今电解分厂电解车间(B系列)第一段厂房建成,98台电解槽调试完毕,7月5日顺利通电……从场平攻坚到厂房落成,项目建设跑出了独属于红河的“速度与激情”,创造了新时代“愚公移山”的传奇。
“红河速度”是红河州着力打造“贴心服务、真心办事、放心投资”的营商红河品牌,持续大抓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自从项目签约以来,州县两级本着‘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与支持,我们对在红河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焦玉树表示。
“铝水不落地”带来的竞争优势
构筑集群式发展新格局
高温铝水灌装进铝液抬包车后,将直供下游铸造加工企业。在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内,“铝水不落地”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铝水直供下游企业,减少了铸锭、运输、重熔铝锭等中间环节。”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科科长蔺瑞涛介绍道,下游企业直接采用电解铝液进行生产,每百吨铝成品运输油耗可降低5升以上,同时每吨铝节约金属烧损20kg、节约包装钢材3kg,可为下游企业节约每吨铝生产成本600元以上,按全年生产193万吨电解铝计算,一年可节约成本超过11亿元。
园区围绕“原铝生产—精深加工—轻量化研发制造—废铝回收再利用”完整产业链闭环,聚焦主导产业引进高强度轻质化合金材料、汽车轮毂等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共同入驻,实现铝水就地加工,上下游企业协同实现集群化发展,在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
入驻园区、靠近资源,越来越多企业瞅准了商机、选择了红河。“我们主要围绕着亩均产值高、投资强度大、亩均税收高、度电产值高的原则进行招商,目前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发展后劲足的绿色低碳高端铝企业入驻。”云南泸西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施勇向记者介绍,以已经完成签约的云南创联合金有限公司为例,其入园后可承接120万吨铝水,并利用30万吨再生铝加工成150万吨轻质高强铝合金材料(铝棒),而铝棒又可延伸到铝合金导线、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铝合金材料、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配件等新型铝材项目,将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闭环。
优质企业的入驻,也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带来了有力保障。“我以前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回一次家,收入也远没有现在理想。”作为土生土长的泸西县金马镇人,梁城在家门口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红河学院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学苦干,成为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电解车间的作业长,每个月收入超过9000元。“非常高兴能在家门口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现在我每天下班就可以回家,既能照顾父母,也能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
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
电解铝生产主要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实现,生产每吨电解铝耗电量约12000至14000千瓦时,占全球工业用电量的5%以上,其碳排放占比在铝产业全生命周期中超过90%。
作为高电力耗能行业,在“双碳”目标及国际碳排放限制趋严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电解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
“绿色、低碳、环保,是我们企业最大的特色,也是我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焦玉树表示,红河州丰富的绿电资源,是企业选择来到这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用电“增绿”,产品“减碳”。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依托红河州清洁水电占比超过90%的优势,极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企业每单吨电解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8吨,同比用火电生产下降86.15%。按85%使用水电等清洁能源测算,每年可减排约1836万吨二氧化碳。
“生产线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最高水平的600kA+高产率铝电解槽技术,主要具有单槽容量最大、能耗最低、排放最低、占地最少、投资最省等特点。”行走在壮观的电解槽前,蔺瑞涛难掩自豪之情。
核心技术优势,是企业应对产业发展挑战最坚实的底气。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所使用的600KA+电解铝生产线曾获得2016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生产设备的效率、成本、能耗水平领先行业平均水平10年,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电解铝生产线的典型代表。”蔺瑞涛介绍道,项目生产线吨铝交流电耗同比全国平均水平节约500kWh以上,烟气净化效率达99.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指标远低于目前国家规定的特别排放限值,真正实现了超低排放。
绿色、低碳、环保必将成为红河铝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我们将抓住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机遇,开拓更大市场,向行业的更高端迈进。”正如焦玉树所言,“含绿量”将转化为发展十足的“含金量”,红河绿色铝产业发展必将迎来辉煌的未来。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肖金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