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今晚9点前后,东方夜空中,由七颗星宿组成的东宫苍龙,其首部角宿将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探出,状似巨龙苏醒,昂首向上,这就是中国节令天象中传承千年的“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艺术概念图(图/上海天文馆)
专家解释,中国的星座系统可以概括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其中的“四象”,分别为:东宫苍龙、北宫玄武、西宫白虎、南宫朱雀。“龙抬头”里的龙,正是这条“东宫苍龙”。
《尚书·尧典》记载了依据四组不同恒星于日落后出现在正南方的现象来确定季节的方法。每一组星星被想象成一种动物,即为“象”。因为一年有四季,所以就有“四象”。
东宫苍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宿组成。其中,角宿位于“苍龙”的龙角,也是二十八宿之首。亢宿如龙颈,氐宿如龙爪,尾宿、箕宿如龙尾,一条栩栩如生的飞龙跃然眼前。
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这样写道:“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角之见于东方也,物换春回,鸟兽生角,草木甲坼。”意思是说当黄昏日落后,角宿(龙首)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这就是“龙抬头”的涵义。故而“龙抬头”这天又称为春龙节、青龙节、春耕节等。
为了庆祝“龙抬头”,中国各地有不少民间风俗,如剃“龙头”、起龙船、舞龙、祭灶神等等。许多美食也以“龙”命名,如春饼(龙鳞)、饺子(龙耳)、面条(龙须)、菜角(龙胆)等等,既富有趣味又蕴含美好寓意。
往年农历二月二,人们在田间进行舞龙表演。(图/新华社发)
今年的“龙抬头”将在今晚9点左右出现,但在大约2000年前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在日落不久后就能看到“龙首”角宿“抬头”。
为何古今观测时间会相差几个小时?专家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转轴的缓慢摆动,即“岁差”现象。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中像陀螺一样摆动,周期约为2.6万年。由于岁差的存在,同一恒星天象出现的时间会逐渐变化。具体到“龙抬头”,大约每过1000年,其出现时间会推迟1小时。
“龙抬头”不仅是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观测和研究“龙抬头”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岁差等天文现象,以及它们对时间和历法的影响。
此外,“龙抬头”还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古人通过观测星象来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智慧。这种“观象授时”的传统,不仅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
资料来源:新华社、上海天文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