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9日电 题: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不断 见证中华文明“璀璨星辰”新华社记者魏婧宇、哈丽娜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4年,内蒙古新发现3件红山文化玉龙,年度出土玉龙数量为近年之最,其中有一件是红山文化考古出土的体量最大玉龙,为红山文化研究再添新证。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
2025-03-09 16:36:00端午近,粽香飘。端午前夕,敦煌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端午主题活动,通过包粽子、制香包、访遗址、送温暖等活动,让端午文化在敦煌大地焕发无穷魅力。 在月牙泉镇兰州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巧手翻飞间,青绿的粽叶裹着雪白的糯米,转眼变成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与此同时,编花绳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五彩丝线
2025-06-02 18:02:00大皖新闻讯 3月29日上午,固镇谷阳城遗址公园内,多位游客在拍照打卡。随着2025年谷阳城樱花季之汉潮觉醒主题正式启幕,园区内业态也将迎来全面焕新升级。大皖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樱花季期间,园区内精心筹备了哪吒模仿秀、青春谷阳文艺汇演、汉风音乐秀、汉潮音乐节、百家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等精彩活动。谷阳城遗址
2025-03-29 23:15:00新华社 朝阳凌源无白丁遗址群(2024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发(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记者9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近期在朝阳凌源无白丁遗址群发现多处红山文化遗迹。经过样品采集和测年分析,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此次新考古发现为红山文明演化进程再添实证。无白丁遗址群位于辽宁省凌源市
2025-03-11 09:15:00为迎接2025省文体旅大会,由辽宁省文旅厅指导,北斗融媒制作的《解码牛河梁》今天发布10-12集,全系列共15集。《龙的传人遇见初代龙图腾》当殷墟妇好墓圆雕玉龙穿越三千年与我们相遇,当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龙好似要腾空而起,是的,它们都很神奇,但龙的传人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初代龙图腾,在牛河梁遗址,我们
2025-06-12 22:13:002月28日,福建平潭,游客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观看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展览集中展示了南岛语族艺术,包括环南太平洋岛屿国家土著居民制作的木雕、牙雕、陶器等手工制品,反映了南岛语族对自然、祖先、神灵的信仰和崇拜。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2月28日,福建平潭,游客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观看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展
2025-03-01 10:06:00【追思】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赵明昊 孙金行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梦琳“王炳华先生60年的考古人生始终心系新疆,这份定力、执着,令人感佩”“王炳华先生为新疆考古事业的开拓和推进做出了深远而卓越的贡献。历史永志不忘,先生千古”……2月6日,考古学家王炳华因病于乌鲁木齐辞世,走完了九十载人生。消息传来,考古
2025-03-31 04:02:00日前,由国家自然博物馆、河北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闪耀东方——泥河湾百万年人类印记”展览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临展一厅开展。此展览为公益展览,展期至5月11日。展览以展品与展板、展项相结合的方式,通过200余件石器、古生物化石、遗址场景复原模型等展品,全面展
2025-03-11 16:53:00夏末,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七星峰下,阳光透过层林,洒在“重走抗联路”少年研学团的孩子们身上。数十名来自城乡各校的学生,正沿着蜿蜒的步道,触摸历史的脉络。“看,这就是当年抗联战士战斗过的地方。”桦南县文化馆馆长王智萱驻足在一处复原的抗联密营遗址前,向孩子们讲述那段烽火岁月,“1933年,年仅20岁的
2025-08-13 04:21:002023年11月开始,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在刚刚过去的岁末年初,我们前往山东临朐县和湖北咸丰县,跟随中国最基层的文物普查队员们,踏上一场寻找中华文明载体的旅程。
2025-03-02 08:37: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