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齐鲁师范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党建引领、继承革新、协同聚力、评价赋能等举措,擦亮了“新师范”特色品牌,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齐鲁力量”。
立根铸魂 承千年师道薪火
教育家精神能够在实践中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职业认同。齐鲁师范学院坚持“办好教育关键在党”的原则,将党建工作与师范教育深度融合,实施“党建+”工程,通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让学术骨干扛起党建责任,让党员教师成为教学先锋。学校建设的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如红色引擎,带动全校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的生动局面。
为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学校打造“一廊二堂三坛”育人平台,让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在文化长廊里,《荀子·礼论》“君师者,治之本也”的古训与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相映成趣;在“杏坛”中,师德专题讲座与教学沙龙次第开展,让“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感跨越时空。
学校以“弘扬君子之道、涵养君子之德”为内核弘扬教育家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师德养成相结合,引导师范生从入学起就以“谦谦君子”为标,以“经师人师”为范。学校还积极开展与君子文化内涵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新路径,探索协同创新育人新模式。同时,坚持将人文艺术素养融入教育课程体系,精心打造人文社科、艺术教育、体育健康等通识选修课程模块。
传承历史 创时代育人新局
中国共产党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是教育家精神不断丰富的发展史。齐鲁师范学院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办学实践,从百年党史中挖掘宝贵教育资源,让不同时期的教育家精神在育人实践中生生不息。学校带领师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族解放而教”的担当,将其转化为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理解教育与民族命运的深刻关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传统,并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责中着力体现其丰富内涵。
学校践行教育家精神,重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的一体化“三全育人”新格局。积极构建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 人才培养体系, 有效提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成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课堂教学改革、毕业论文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完善培养体系等多项举措,学生的考研率和对口就业率均逐年提升。
同时,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积极践行者,学校主办全国性认证优秀案例研讨会,强化师范专业建设,全校18个师范专业中,有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校的实践经验,正是对“培养时代新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诠释。
协同发展 推进教育改革
齐鲁师范学院在“坚守教育本质”与“回应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整合教师个人的修养和专业能力,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形成有机整体,全面弘扬教育家精神。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学校聚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联合105个单位成立黄河流域基础教育发展联盟,推进黄河流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获山东省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特色项目。
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学校既关注社会需求,又坚守教育的内在价值。学校与济南市章丘区政府精诚携手,规划5所附属学校,开创“校地共建”新模式。聚焦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一体化建设等焦点、难点问题,推动建立以县(市、区)为主,大中小学、幼儿园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的教师专业成长新机制。随着26项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的获批,教育家精神超越了校园围墙,在更广阔的教育田野里生根、抽枝、散叶。
评价赋能 激发教师新活力
教育家精神体现在每一堂课、每一项研究中。齐鲁师范学院健全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学院建立“代表性学术成果评价机制”,18位优秀青年教师通过“绿色通道”获得晋升,打破了“唯论文、唯职称”的桎梏。这种充满活力的机制,让教师队伍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成长态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学院高度重视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鼓励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灵活调整教育方法,让创新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在创新中适应社会变革,改进教学效果。学校研发的“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研修平台系统”,正是创新思维的体现:以AI分析课堂录像,对教师授课过程进行智能化分析,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以党建引领精神传承,以智能评价精准赋能教育改革,齐鲁师范学院以“新师范”建设为抓手,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转化为培养新时代教师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教育家精神成为融入血脉的信仰,体现在党员教师支教时沾满泥土的球鞋上,体现在师范生教案本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里,体现在AI研修报告中“多给学生一分钟思考时间”的温馨提示中。在这里,教育家精神化作了师生躬耕教育的笃实身影、改革创新的澎湃勇气与服务国之大者的深沉情怀,为强国建设贡献不可替代的师范力量。
(作者:林松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