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丰华网络
6月20日下午, 2024年度“观山湖工匠”表彰大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委党校举行,58名扎根一线的能工巧匠以匠心传承民族文化、以创新推动融合发展,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度融合,荣获2024年度“观山湖工匠”荣誉称号。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工匠代表们依次登台,接受荣誉表彰。
“这份荣誉是我创业之路的证明,也是对我躬身民族文化融合之路的认可!”贵州创想互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鹏飞说。多年来,他通过“云创苗绣”项目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文创产品,孵化设计92个、获知识产权22项,带动绣娘增收1270万元,产品登陆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全国校服设计大赛并远销海外。 “下一步,我们要让贵州民族文化走出国门,用创意向世界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
近年来,观山湖区以工匠精神为针、民族文化为线,助力推动人才孵化机制化、产业赋能精准化、平台搭建多元化,编织出了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团结画卷,让工匠精神“活”起来,民族文化“火”起来。
“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与持久深耕。” 从业以来,贵阳手上记忆博物馆副馆长葛春培始终致力于守护民族的“手上记忆”。十余年间,她带领团队行走于贵州村寨,收集各民族手工艺品6700余件,出版《寻城迹》等口述史书籍45本,为民族文化传承留下珍贵档案,让黔地多元民族民间文化得以深度研究和转化运用。与此同时,博物馆年均开展蜡染、刺绣等公益培训30余场,惠及400余人,并采用“订单+家庭工坊”模式,扶持手艺人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带娃增收两不误”。 “我们挖掘、展示、创新各族文化,正是为了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根脉相连、生生不息。” 葛春培说。
工匠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更是创新发展的推动者,醉苗侗酸汤鱼创始人张万林凭借入选观山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氏酸汤制作技艺”,将一碗酸汤做成了连接各民族的“舌尖桥梁”。他的酸汤产品销往全国70%的省份,门店成为多民族食客共享黔味的平台。 “餐饮人要像熬制酸汤一样,用时间沉淀匠心。这锅酸汤,熬的是贵州风味,连的是各族同胞的情谊。”多年来,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助学、抗疫等公益事业,成了一位合格的“履职标兵”。
表彰大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手握荣誉证书的工匠们,眼神中充满坚定。接下来,观山湖区将继续以匠心守护文脉,以创新促进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镌刻下坚实的印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丹
编辑 罗丹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丰华网络 琼ICP备2024036866号-5